□记者 孙燕銮 通讯员 吴玩武
“护理工作是平凡的工作,然而,护理人员却用真诚的爱去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这是护士职业的创始人、护理学先驱和现代护理教育奠基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的名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护理工作者。从事护理工作14年来,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护士长韩巧琳一直以这句格言严格要求自己,并在实际工作中身体力行。
护士长的爱心疗法
众所周知,护理工作苦、累、重,对此,韩巧琳印象最深的是一年前护理一位病人的经过。当时,揭阳监狱送来一位患重型格林巴利合并全身严重剥脱性皮炎的服刑犯人,患者入院时气管被切开,全身瘫痪、全身多处皮肤溃烂、大小便失禁,远远地就能闻到一股恶臭,连其家属都避而远之。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没有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病人的“感染关”肯定过不去。韩巧琳毫不犹豫拿来导尿包和换药包,先给病人导尿,在同事的帮助下,接着给病人擦身、溃破皮肤消毒,换上灭菌的衣服、床单、被套等,给予病人保护性隔离治疗。此后每天上班,韩巧琳第一时间就是了解该病人病情变化。病人清醒后,韩巧琳还经常陪他聊天,让他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一个多月后,病人拔除了气管套管,他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护士长,谢谢你们,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以后我一定会好好活着,好好改造。”回忆起这件事,韩巧琳深有感触地说:“一位护士的品格,首先是要有爱心,那一刻我发现,我们平凡的工作不但能帮助治好疾病,我们的爱心还能感化一个人。”
神经内科危重病人多,卧床病人占2/3,大部分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是全院护理工作最繁重的科室之一。韩巧琳主动放弃公休时间,与科室的同事共同完成护理工作及护理质控检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14年来,韩巧琳挥洒着汗水,收获着硕果,一本本红彤彤的证书记录着她的成长足迹,多次被评为“教学先进工作者”、“揭阳市优秀护士”; 2012年代表市参加省女职工医疗护理岗位创新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被省总工会授予“南粤建功立业女能手”称号。
“要的是一群人能干”
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韩巧琳说:“从事护理管理工作6年来,我深深体会到,护理工作要到位,一定要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服务质量要提升,必须加强护理管理,要的是一群人能干,而不是一个人能干。”作为护士长,在医院护理部的指导下,她以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为契机,加强科室内部管理,规范科室管理制度,制定专科疾病指引、专科技能工作指引、常用技术安全目标指引、专科十大安全目标指引、规范晨间交接班、技术操作等工作程序,制定专科应急预案、健康教育小册子等等。
为适应医学模式的改变,转变护理观念,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实行科学人性化管理,韩巧琳积极开展“创优质护理活动”。她改变排班模式,加强责任护理。根据工作需要实行责任护士包干制,确定了三位责任护士,每位责任护士分管8~15位患者,实行责任护士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负责病人的生活护理、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健康指导等,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并组织护士进行技能培训,反复强化每一位护士的服务意识,转变护士“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理念。在她的带领下,护士们团结、诚信、求精、务实,护理工作井然有序。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韩巧琳认为,规范护理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必须以服务好病人为中心,从晨、晚间护理工作做起。为此,她每天早上七点半就到病房,询问病人睡眠情况,协助病人洗脸、漱口、梳头、进餐,整理、更换床单,通过实践和总结,逐步制定了规范的晨、晚间护理流程。她经常提醒年轻护士们,做这些基础护理的意义就在于观察病人、了解病人的病情,确保病人得到及时、周到的服务。韩巧琳还针对神经内科病人存在肢体活动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情况,规范了肢体、语言功能锻炼流程,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吞咽功能锻炼及指导正确进食方法,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之一句话,就是一切以病人为中心。”韩巧琳说。
要当好护士,不仅要有一颗爱心,还必须掌握过硬的护理技术。韩巧琳并没有因为个人的荣誉而放松对工作的要求,反倒是加倍地付出,多年来,她不断提高自身护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在2005年5月省总工会、省护理学会联合举办的“广东省护理技能竞赛”中,韩巧琳与医院另外两位同事以优良的成绩,获得团体三等奖;2012年代表市参加全省女职工医疗护理岗位创新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2012年荣获“揭阳市建功立业女能手”称号。
韩巧琳说:“人们称赞护士是白衣天使,可是在这崇高的赞誉后面,却是琐细的工作和具体而繁重的劳动。我们只有殚精竭虑,才能不辜负这一崇高而神圣的使命,我会用一生的努力,用自己的行动,让南丁格尔精神继续发扬光大。”这就是护士长韩巧琳,她的敬业、她的奉献、她的爱心,不仅诠释着护理工作的真谛,更体现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女性精神。
(来源:揭阳日报网 时间:20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