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与加强两岸护理界的交流和合作,开辟护理行业交流新渠道,深入推动全省医院临床护理重点专科建设,提高护理骨干管理水平,省护理学会在省卫生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组织全省各地、市医疗卫生部门17个单位的相关干部、医院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等27人,组成广东省护理学会第一批赴台湾考察交流团,于7月29日至8月7日赴台湾进行了为期十天的交流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
考察团先后参访了台北荣民总医院、台中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嘉义基督教医院、花莲慈济医院、台湾长庚纪念医院、台北振兴医院等六家医院,与台湾护理学会、台湾护理管理学会及各院护理同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互动,着重就医院的护理管理架构、护理人员的培训及进阶、护理安全与品质管理、护理资讯系统发展、护理绩效考核方法与运营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每家医院哪些简明扼要、易懂易记体现医务工作者愿景和核心价值的语句,以及医院管理的明确目标和策略,处处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安全优质的经营理念和方针等等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将我们了解到的一些情况汇报如下:
一、护理安全稽核与品质管理
台湾医院的护理管理架构包括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督导长(即科护士长)-护士长-副护士长。督导长全部专职在护理部工作,各有明确分工,承担大量稽核与品管工作。护理部设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各督导长成立中层品管组,各病房成立病房品管组,制定护理品管计划、标准及品管指标,定期执行品管指标监测,通过运用RCA、FMEA分析法,检讨异常现象及改善措施,追踪成效进而提升护理质量。这与卫生部近几年对国内护理管理提出持续质量改进的目标与方法相一致。在交流中了解到台湾各医院也会定期组织质量检查,形式多样,包括组织各种专项的病人安全稽核,对异常发生事件的调查等,然后组织品管组进行流程改造,制定临床护理处置规范、品管计划及指标,并通过PDCA循环达到质量不断改进。目前台湾医院评鉴的主要目标与方向包括提升用药安全,落实医疗机构感染控制,提升手术安全,预防病人跌倒及降低伤害程度,鼓励异常事件通报及资料正确性,提升医疗照护人员间沟通的有效性,鼓励病人及其家属参与病人安全工作,提升管理安全等。
二、推动正向护理工作环境
正向护理工作环境是近来台湾卫生署提出的建立磁吸医院的6大项指标之一,是导向建立全人照护,以病人为中心的快乐工作场所,以减少因不良工作环境造成护理人力流失、工作满意度不佳、低效率及不安全的病人照护状况。目前台湾各医疗机构正致力通过教育成长、岗位津贴、薪资福利、补充辅助人力、激发奖励、开放沟通管道、组织护理人员关怀团体与活动等措施推动磁吸医院建设。如台北荣民总医院通过激励护理人员创意,三年来奖励临床护理创意作品30多件;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通过持续提升医疗照护品管圈活动激发员工潜能与团队合作精神;嘉义基督教医院通过提升夜班费,鼓励和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等,在稳定护理人员队伍,留住优秀护理人才上进行了积极推动。
三、从志工组织看慈济慈善
来到花莲慈济医院,第一印象就是医院将传统佛教精神与现代医疗科技的融合,医院大堂醒目的“感怀佛恩、哺报亲恩、善解包容、知足感恩”的词语传达着医院内在文化与理念。花莲慈济医院是由著名的台湾本土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构建与推动,1986年正式启业,秉持“尊重生命”理念,在花东地区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照顾,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上不断提升,是台湾首家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的医学中心。慈济医院同步推动的“医疗志工”组织是其又一亮点,身穿黄色背心的志工分布在医院每个有需要的地方,他们协助医院做各种辅助工作,守护术后或末期病人的身旁,为病患提供着各种方便和支持,我们所看到每一位志工的脸上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恩微笑。接待我们的林先生介绍说,这些可爱的志工是自愿加入组织,并利用自己时间投入服务的,当中除了医院的医护或行政职员外,还有很多是康复后的病患或家属,他们担任起病人、家属、医疗团队沟通的桥梁,他们的共同愿望就是要回馈社会。另外,我们还了解到台湾慈济将志工精神内涵加以延展,不仅强调助人,也看重志工本身的内省,并通过内省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只有“开心地做当下,然后有所成长”,才是真正的做志工,也许这也是慈济慈善的魅力所在。最后我们来到“大爱无国界莲花遍地生”的静思堂,观看慈济基金会推动的慈善、医疗、教育、人文的“四大志业”展示,感受慈济发展的很多感人瞬间,以及世界各地的慈济人走在救助苦难最前沿的大爱精神;体味无处不在的静思语所传递出的慈济佛理融入现代社会的生活化哲学。在一块“守护健康”的展板中写着“守护健康,健康就是幸福,选择医护工作,就是要让人人都能得到健康,为给予人生幸福而付出,正是有福的人生!”
四、两间参访医院护理资讯的交流重点
1、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
台中地区三大医学中心之一,采取以病人安全为中心的理念,开发医疗信息系统,前瞻的多层式架构,先进的虚拟化应用,是台湾医界率先以云端运算模式运作的医疗信息系统。为提升工作效率,该院在护理照护系统中逐步完善给药系统线上签核,化疗药物给药系统线上签核,卫材系统线上计价,NIS系统上线与平测,输血系统和急诊护理系统建立。本次交流学习中孙郁菁护理长详细介绍了电子病历护理资讯系统的应用。该院电子病历系统分成人、儿童和新生儿系统,界面包括生理监测、护理评估、护理计划、卫教记录、护理记录和管理作业。从患者入院开始,责任护士于8小时内作系统全面的护理评估,对所显现出来的护理问题,拟定适合的护理计划,包括护理卫教和护理措施,所有资料存档后形成文档式护理记录。每班护士遵循所拟定的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发现有新的问题时再新增护理计划,达到持续的护理效果。在演示过程中,我们看出整个护理病历平台在强大的后台功能支持下,以点击选择、数字录入、焦点记录形式进行,资料保存后直接转入和形成护理记录,同时可针对所需关注的数据形成图表形式加以分析,达到帮助护士减少书写时间,减少文字表达不规范,及时监测病人病情变化,发现护理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之目的。
2、嘉义基督教医院
作为一家50多年历史的区域性教学医院,日平均门诊量超过3800人次;病床数约1000张;员工数约2850人,其中护理人员数900人。在交流当中资讯护理师刘嘉惠给我们介绍了该院护理资讯的应用、成效与目的、架构规划。也介绍了目前在台湾各大医院推广使用的行动护理车,其功能包括资料的联结、存取、分析、应用;线上护理记录、护理评估、护理计划、医嘱核对与执行、给药记录、换药带入计价、药物、检验值查询;照护指引、研究文献查证等,不断完善的功能中直接给予护理人员在病床边工作的有效支持。其中在给药系统中有详细的药物资讯,对病人所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与注意事项均有显示,同时提供核对功能与给药时间提示,大大提高了病人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在护士和病人之间搭建了卫教互动平台。刘嘉惠护理师还指出,护理资讯建置中软件、硬件、网络环境,护理人员的认知和参与,以及医院的主管支持、人力财力、医院评鉴等因素是影响护理资讯建置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在护理资讯的建置中,台湾的经验是,首先护理人员要清晰地说出需求,以避免频繁的改动,然后是要做资讯前先做流程,有了明确的目标才做资讯,才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与照护病人。最后护理部郭雅慧副主任传达了很好的讯息,就是在台湾正蓬勃发展的学科是护理资讯学。护理人员认为护理资讯要独立出来,要有作为才会有自己的护理系统,才能做出流程上的改善。因此很多护理人员学习护理资讯,学写程序和设计。现在台湾的各医学中心均有设立资讯护理师,对医院的护理资讯系统与流程改造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五、从台湾环岛中感受人文风情
追随参访医院行程,我们团队的足迹环绕台湾宝岛的台北、台中、嘉义、台南、高雄、花莲等地。由于台风“苏拉”与我们结伴而行,使行程一变再变。但正如导游许先生所说“到台湾不是看风景,而是看人文”,我们无论走到那里,都能感受到台湾民众的谦让与文明。通过许导的介绍,了解到台湾人彬彬有礼的形象有赖于20多年前推行的礼貌运动,即从倡导说“请,谢谢,对不起”开始,经过长期的宣传推动与行为教育,人们内心渐渐变得和善、谦让,为他人着想,也改变了许多不文明的陋习。另外台湾分布在各行各业的庞大志工团体,快乐工作、默默奉献的专业服务素质,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温情台湾的又一标记。在著名的诚品书店,看到一本书上写到“让自己快乐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让其他人快乐;让其他人快乐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自己要变快乐”,也许这就是急公好义、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在台湾薪火相传之源。
短短的学习与参观,有不同的学习主题及参观内容。因为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踏进台湾,第一次近距离地感受不同制度下的台湾护理。大家参访都非常认真,生怕哪里没听到、没看到。在学习之余,来自十几家不同医院,不同岗位的医疗护理专家们,十天相处聚在一起也是难得的交流机会。通过对六间医院的参访和与台湾护理学会、台湾护理管理学会的互动及各院护理同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多角度感受到台湾护理科学化管理的前进步伐,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真切实在,回馈与包容价值观下的多元化护理优势。两岸虽有不同的制度和文化背景,但其管理与服务理念却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大家一致反映,此次赴台考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