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
“抗震救灾,万众一心”、“我要到前线去,我要到灾区去救援••••••”,这是广州市十二人民医院50多名护士姐妹共同的心声,她们纷纷写下请愿书,并时刻准备着。
6月14日,正在值夜班的杜秀娟和我,接到护理部紧急电话,通知我们6月15日参加赴四川抗震救灾医疗队。时间非常紧迫,杜秀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小孩刚满周岁,还来不及和两个孩子道别,就匆匆收拾行李,在爱人的支持和老人的叮嘱下赶赴前线。
我们被安排在若尔盖、松潘、九寨沟三县,为建设高考板房的工作人员作医疗保障。在去往工地的路上,见到的都是严重损毁的房屋、道路、桥梁。一路上余震不断,我们冒着泥石流和滚石的威胁,在泥泞中前进。
抵达松潘县后,不少工人都相继出现了高原反应,我们也不例外,但为了避免让工人们发觉引起恐慌,我们克制着自己。
一名板房工人出现严重高原反应,由于现场医疗条件有限急需送当地医院救治,我们搀扶着这个工人,提着急救箱奔跑着把病人送到当地医院。
路途的奔跑,我们也都出现了不适,但我们根本顾不上自己。当地医生看见后命令我们立即吸氧,可是我们一直参与抢救,直到病人情况稍稳定,才“偷偷”的吸了15分钟的氧。
我们实践着医疗队的口号:只要有工人在工地施工,就一定有我们的医疗队员在保障。风吹雨打,日晒雨淋,我们的队员与工人兄弟同在。
在松潘中学,正值高考在际,30多名劫后余生的高考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灾后心理阴影,大地的无情、亲人的散失,前途的困惑笼罩着她们的心灵。在这里,我们利用心理学知识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在这些学生中,回族女生蒲晓灵一度沉默寡言,总是无法摆脱灾难带来的心灵阴影。通过我们的鼓励和交流,她终于说出了压抑许久的心理话,以积极的心态迎接高考。她还向我们透露,这次地震使她认识到心理辅导的重要,因此她打算报考心理学专业。
在四川抗震救灾的日子里,灾区人民纯朴的心灵、顽强的意志,时时感动着我们,我们的心灵也经历了一场特殊的考试,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已经成为了我们工作的动力,使我们时时不断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